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第三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组撰写的第三部有关中国社会质量状况研究的专题报告。研究报告依据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开展的“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本书以现有社会质量理论研究起首,而后聚焦于当前中国社会质量的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四大维度的描述分析,最后进行中国社会质量的总体评估。对于各维度下的次级指标,大体都依据受访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城乡居住状况、所在区域等基本变量进行细致分析,以期刻画当前中国社会质量每个层面的特征。
作者简介
邹宇春,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社会资本与信任、志愿服务研究、社会调查方法、反贫困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的影响》《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城镇居民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分析——基于“资源因素论”视角》《大学生社会资本:内涵,测量及其对就业的差异化影响》《中国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
李炜,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性建构和客观实在》《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20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团队依托2019 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以社会质量为理论框架,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的研究分析。报告重点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报告认为,中国社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显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整体质量持续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公平感显著增强。报告同时也指出,在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同时,社会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现代性水平,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公众政治社会参与等。本报告以翔实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崔岩,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统计理论,长期从事社会统计和调查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测量和政策》(专著)、《中国社会质量指标指数分析》(论文)、《我国公众环保组织参与的动机研究》(论文)、《中国公民环境组织响应的动机研究》(论文)、《城市化过程中的公众城市性研究》(论文)等。
邹宇春,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社会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社会资本与信任、志愿服务研究、社会调查方法、反贫困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专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蛛岭村卷》(专著)、《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的影响》(论文)、《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论文)、《城镇居民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分析——基于“资源因素论”视角》(论文)、《大学生社会资本:内涵,测量及其对就业的差异化影响》(论文)、《中国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生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保障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社会公众中基本形成了积极、正向的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包容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当前社会的公平公正程度表示高度认同,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导致的社会歧视藩篱正逐渐消除。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满意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总体来说,我国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公众的社会经济保障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公众认为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太低,起不到保障的作用。同时,社会信任水平较低、价值信仰匮乏等成为阻碍社会凝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包容层面,当前社会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歧视。数据还表明,公众不公平感在财富及收入分配、城乡之间的权利待遇领域*为显著。另外,当前我国的社会赋权水平较低,公众缺乏政治效能感,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水平较低。
作者简介
邹宇春,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2006年为American University(美国美利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崔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任莉颖,政治学博士,统计学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数据部主任。自1995年起开始社会抽样调查的实践和研究活动,近年来专注于计算机辅助调查的数据管理与质量评估,社会科学数据档案管理,以及调查实验方法的应用。李炜,社会社会发展室副主任、副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中国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测量和政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国内逐渐兴起了对欧洲社会质量理论的讨论。本书在介绍欧洲社会质量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我国存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对公众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但对社会的评价和满意水平不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书还通过实证数据,对当前我国的社会质量进行了指标化评价,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四个层面讨论了我国社会质量的整体水平。
作者简介
崔岩,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社会学、环境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