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伴随着GDP多年来每年10%以上的增长,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已告别了温饱阶段,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中国的经济正进入到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时期。与之相应,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成为社会建设领域的指导理念。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六大建设。其中社会建设主要包含了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等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研究,从以前侧重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民福祉,转向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的质量,这是一个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政策意义的重大议题。

与传统依赖经济标准测量生活质量的理论与方法不同,社会质量理论的关键点是试图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标准,它强调社会质量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特征,强调人们获得经济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强调人们在团体、社区和社会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社会关系质量的提升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该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公民权利、民主、社会公平和社会团结,这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所强调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取向是高度契合的。社会质量问题的提出,标志着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模式从对单一的经济社会增长的量的经验性总结提升到对社会作为有机体,在增长过程中的质的变化的讨论,从而揭开了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的崭新一页。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的研发工作。这一数据库的定位是,成为我国第一个社会质量研究领域汇集调查数据、指标信息、相关文献,管理“中国社会质量状况调查”纵向数据库,发布“中国社会质量指标”数据,服务于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的数据信息平台。这是一个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术研究项目。从学科领域的视角看,本平台的研发涉及社会学领域的社会质量理论、社会质量指标体系、社会调查方法,以及社会统计学领域中的社会指标测量,信息学的数据库管理等多个学科的内容。